【系友介紹】B82/R86 孫士牧
【專業領域】AI影像辨識
孫士牧大學四年愛玩童軍社團,被當的科目不少,然而他卻是當年研究所設計組的榜首,面試當天,黃光裕老師問他,大學四年最令他印象深刻的一門課,他回答兩性關係,被老師視為奇葩,一定要把他招進來試試看。畢業多年後,他放棄高薪穩定的工作,投入一場華麗的冒險,2014年創立視旅科技,再次展現奇才,運用最簡易最方便的方式協助企業導入科技以提升生產力,並解決人力短缺問題,贏得業界高度的讚賞和肯定,蔚為AI產業一顆閃亮的奇葩。
《羅浮群系 機械組》
孫士牧自嘲不是典型的機械系學生,心思大多放在童軍社,大二必修課最重的時候,卻忙著舉辦全校童軍營隊活動和招生,拉了四百多個人到台中大坑露營,教新生搭帳棚、無具野炊。大三開始覺悟將大二沒修的課補上,並為了考研究所到補習班努力進補。另外,雖然家境尚可但因為希望能夠經濟獨立,所以大學還同時兼了各式各樣的家教,從高四重考生甚至到大學的工程數學,整個大學四年時間就這樣被各式各樣的活動填滿中度過。
考研究所時,他心儀於設計組很熱門的黃光裕教授,面試時,老師看了他的大學成績單不太好看,問他大學四年最深刻的一門課,他竟回答兩性關係。進黃老師的實驗室後,老師有一天跟他說:「你大學被當得亂七八糟,卻能夠第一名考進設計組,重點是面試時還說兩性關係是你最深刻的一門課,我想你一定是個奇葩,一定要把你招進來試試看。」他記得念大三時,黃光裕老師剛進機械系任教,跟學生的距離也親近,師生們常會互相開玩笑,老師是個冷面笑匠,表情帶著嚴肅講笑話時非常有反差感。他是老師的第四屆研究生,那時實驗室很小,研究生也不多,他們跟師母、老師的兒子都很熟,他和實驗室同學蔡昇富都會帶著女友,與老師全家一起吃飯聊天,也曾一起到惠蓀林場旅遊,感情十分融洽。
從1999年畢業到現在已經將超過25個年頭,每個世代的價值觀不盡相同,他感覺現在從高中生開始,升學焦慮壓力就很大,考慮要讀甚麼科系工作才比較好找。而大學生的就業焦慮更不在話下,總是想要修輔系或再修個熱門課程,以免出社會找不到好工作。反觀他那時只想讀台大,按分數高低填科系,畢業後躍躍欲試的想探索社會的多樣性。在研究所畢業後,同學不是準備當完兵出國就是投入國防役(當年是國防役第一屆由6年改為4年),比較少同學選擇當完兵後進入產業工作,他則是猶如初生之犢不畏虎,選擇服完兵役後進入新創公司去冒險。
《職涯 : 從光學到影像演算法》
2001年,他選擇到竹科一間新創公司做光纖通訊相關研發,由一位史丹佛教授指導技術。那時他很拚,跑完一個黃光製程模擬,已是晚上10點,第二天又做另一個循環,若搞不定心情會不好就一直做,筋疲力盡懶得換衣服回家,就在無塵室過夜,工作兩三年後決定轉換跑道,返回台北進入圓剛科技公司。
圓剛是個系統廠,他可以接觸比較多系統整合,後來也帶產品線,後來圓剛Spin-off圓展科技,他身為主要負責人也跟著轉任,之後公司也順利上市。2003-2014年的這段工作歷程,他從PM到RD帶產品線也帶RD,派駐美國工作,並在上海成立研發中心,一路走來很感謝圓剛、圓展老闆的賞識與栽培。胸懷遠見的他,看到當時大部份電子公司都注重硬體設備,然而軟體的角色其實已經越來越重要,但電子公司在這一塊卻一直都不強,他的創業魂就在這因緣際會下被點燃,決定放棄了高薪穩定的工作,在軟體上做出不同凡響的逆襲。
《創業 : 華麗的冒險》
「人生是一場華麗的冒險,不停地探索所有的不可能,不能期待一直站在山頂上,那裏的視野雖遼闊但看不到溪谷的美,但溪谷也會有洪水淹沒之時,這就是人生有趣之處。」孫士牧是這樣看待人生,當他看到有些同學在大公司工作,財富自由、生活穩定,但他知道更有趣的創業和未來正在前方等著他。
他創業的初衷是希望做軟體相關部分,一開始懷著天真浪漫的理想,但也發現如果沒有硬體的加持,看不到軟體的東西會很虛幻。剛出社會做光纖通訊,從光學相關一路到影像學,提供影像處理的軟體演算法那時在台灣算是滿冷門的產業。為了要讓研發的影像演算法能夠被其他人看到,他找了之前在業界認識的夥伴,以企業合作的方式由夥伴提供硬體設計來一起做出穿戴式VR攝影機的產品進行銷售,並展示自己公司的影像處理技術,再由此進行軟體授權,到現在還有一些公司都是用他公司的引擎和演算法。
於此同時,他深知科技的變化速度太快,所有技術必須與時俱進。在2018年,隨著電腦算力的大幅提升與CNN論文的提出,傳統影像演算法被AI取代,因緣際會之下,他的公司也順勢轉型導入AI影像辨識,有很多題目可做。他睿智的決定不走B2C改走B2B 路線,解決企業內文件的自動化影像處理上的問題。文字辨識很早就有,但最後還是要靠人力校正,若用AI校正即可變成自動化。他的公司第一個對接的企業是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有大量文件需要數位化,AI文件辨識可以減輕保險公司的文件作業中心的人力負擔,讓保險進件之後即可自動進行相關作業,大幅提升作業效率。目前台灣的五大金控有三家都採用視旅科技的AI文件辨識系統進行文件自動化。
2021-22年語言模型的興起,藉由文件的讀取可做更多的事情。一般來說,七頁內部流通的文件,主要有兩個應用,一個是作為流程的記錄(訂單、出貨單….)進入企業的資料庫中,另一塊就是成為企業內部的知識管理(ISO文件,設計規範…..),視旅科技就是從文件辨識與處理出發,提供這兩個應用所需要的相關解決方案,目前在台灣市場發展的還不錯,當然離他心中理想的境界還有一大段路,最近他將觸角從台灣延伸到歐美海外市場,希望能逐步完成以軟體走向全世界的目標。
系友會彭暄理事長聽了孫士牧的創業談,讚賞地說 : 可以想像你會給你的孩子很寬廣的選擇,不一定要待在穩定的工作。孫士牧笑著說老婆的看法也很重要,很感謝老婆支持他創業,兩人在台大童軍社結識相知相惜,他投入創業,老婆提供家庭穩定平衡的力量,老婆還風趣的說:「我努力工作賺錢,結果你沒有亂花錢去養女人,反而跑去創業拿錢養了一堆男人….」
《朝正確的方向走》
業界的前輩跟他聊到,現在業界狀況跟90年代差很多,以前在美國展會只要看到新的產品,如果公司可以做,做出來的品質不差、價格也便宜就去做,拿個皮箱裝個樣品就去賣,訂單也就來。但現在終端產品(也就是最終到消費者手中使用的產品)變化太快,所有系統廠(像是APPLE、三星),他們都想破頭在尋找下一個可以熱銷的產品,像是智慧手表、元宇宙、一直到現在的AI相關產品,每個熱潮大概只有3-5年的風口。產品和科技的快速更迭,消費者口味變化難以預測,同時競爭者又很多,以前是你努力就可以結出果實,現在是除了努力還要確定是對的方向,否則所有的耕耘可能沒有結出果實,卻長出一堆雜草。
他很慶幸視旅能順勢轉型,走到正確的方向。疫情期間人力吃緊,很多企業的機密文件都只能在內部作業不可能委外,視旅開發的AI影像文件辨識系統適時提供幫助,解決人力短缺的問題。公司轉型時,他設定一個宗旨即是用最簡易最方便的方式讓企業導入AI科技來提升生產力,以此為出發點的未來是正向樂觀的。他希望台灣的產業能夠更多元一些,期許自己能盡一份力在軟體做出不一樣的東西,讓整個台灣的產業能夠不是單一性侷限在半導體與系統電子,這樣才不會因為一個科技迭代或是典範轉移而讓自己產生危機。
《系統觀的重要》
「很感謝機械系給我一個系統整合的學習歷程,也幫助我最多,對做軟體的人,系統觀相當重要。」孫士牧說。
他建議學弟妹思考未來時,無論繼續走機械專業或其他領域皆可,即使不太清楚也可以定下2-3個可能的發展方向,再去想一想這個些領域運作的系統是甚麼樣子。機械系提供學生一個很好的養成訓練,學生的系統觀比別人好,接觸的領域也很寬廣,如: 五大力學、電機、自動控制、電腦繪圖…都有學,當然讀得也很辛苦。
能夠分析一個系統很重要,當他面試一個應徵者會觀察這個人對這個工作系統理不理解,邏輯觀念是否正確。機械系學生在大一大二所學的科目,到大三大四有機械設計、做專題如:爬樹機、給水器,可以將先前的機構學,甚至有一部分的電力和自動控制,把這些學過的東西可以合在一起。這個養成訓練不僅是單純用在某一個專業領域。一個企業的系統運作都有其原理,藉由這個系統整合的訓練,你可以很快進入狀況和學習。面試時,面試官也會覺得你有一定的了解和邏輯存在。
科技更迭快速,一個剛畢業學生在學校吸收到的知識,進到業界不一定可以用到,但系統觀可以幫助你快速地了解自己在這個系統中扮演或負責的角色。每次他跟公司的工程師都會談到,解決一個複雜的問題一定是先從定義問題開始,確定問題的輸入與輸出,並且了解問題的邊界條件是甚麼,才能有效的解剖問題。同時,很多時候不能只是微觀的看你眼前要解決的問題,你處理的問題可能是複雜的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必須了解系統的相互運作關係,才能清楚地界定子系統的邊界條件,進而讓整個大系統可運作順利。這個系統觀是他在台大六年獲得最重要的養成訓練,希望自己走過的路和經驗能帶給學弟妹一些幫助。
孫士牧 簡歷
學歷: 台大機械系學士,設計組碩士
現任 : 視旅科技創辦人
曾任 : 圓剛科技 Product Strategy Division Director
圓展科技 Education Solution BU Head
Email : jimmysun@sightour.com
Web : www.sightour.com
照片說明
✽2025-GTC大會參展
✽1995-台大童軍社全校大露營(右二)
✽1996-代表台灣參加世界羅浮蘭傑大會(瑞典)
✽1997-北三段縱走-白石池(右一)
✽1997-台大機械畢業於舊機館前(中央拿牌)
✽1998-精密工程實驗室合影-含林沛群學長與黃光裕老師(右上1)
✽1999-研究專題(精密工程實驗室)
✽2023-與夫人登山合影(嘉明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