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介紹】B09 張晏瑜 系友
【專業領域】車體結構、賽車工程、團隊管理
臺大賽車隊第二位女隊長張晏瑜,運用在美國念書時學習到的方法,讓每個幹部開完會就交出一張便條紙,匿名寫上對車隊的意見、建議和做法,若沒意見則寫上最喜歡的漢堡口味,這個有趣方法為車隊帶來正向的嶄新面貌。她深切的期盼車隊在今年九月的日本國際賽事脫穎而出締造佳績。
《求學轉折點》
晏瑜念國一時出現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因母親被邀請至哈佛大學擔任訪問學者,她和姐姐兩人因而在波士頓公立國中念了一年書。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教性教育的老師,擔心學生尷尬不敢提問,於是告訴學生們若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匿名寫在便條紙,如果有問題就寫出來,沒有則寫上最喜歡的漢堡口味,每個學生都要交一張便條紙,別人也不會發現是誰寫了哪個問題。深受這位老師影響的晏瑜也將這個饒富智慧和趣味的方法巧妙的應用到車隊。
晏瑜從小到大沒有上過補習班,母親從不督促她念書,她很慶幸念的是平鎮高中(位於桃園,以棒球隊知名),只要努力就會有成就感,若是在高手雲集、競爭激烈的武陵高中,她的成績表現應是平平,甚至失去學習興趣或是放棄。高一第一學期,她沒有特別用功竟考到第三名,心想若再努力一點應可以贏過前兩名,考到班上第一名後又再努力考到全校前幾名。最讓她感佩的是學校老師們並不以成績為導向,很用心且重視學生們的興趣,有些學生成績雖不好,但很喜歡生物,生物老師還會利用午休時間帶他們去做實驗。
勇於挑戰不讓鬚眉的晏瑜,高一時想加入街舞社,街舞社有分專門給女生跳的爵士舞和難度較高給男生跳的地板街舞。這樣的規劃是因為校方認為女生跳地板街舞會受傷,但她覺得沒道理,女性生理構造都跟男生一樣,沒有道理比較容易受傷,因此她成為全校第一位跳地板街舞的女生,令人刮目相看。
《大學黃金歲月》
從小,她就對變形金剛和汽車充滿熱愛。她的舅舅曾經經營龍潭卡丁車場,是個熱愛賽車的人。假日時,舅舅不僅會在家裡的車庫裡細心保養車輛,還會帶著她到卡丁車場,讓她坐上卡丁車,一起在賽道上馳騁。那段時光是她童年最快樂的回憶。如今,舅舅雖然已經離世,但對她的影響與啟發,仍深深烙印在心中,持續塑造著她的人生。
兒時的她覺得車輛的內部構造時無比神奇,這份對機械的好奇心,讓她自然而然地將台大機械系視為努力的目標。
念大二時她加入臺大賽車隊結構組,學習動力開始被點燃,發現做車竟是如此有趣。系上課程中,她很喜歡詹魁元老師開的「智慧車輛」課,主因是跟車隊做的事很貼近,可將課本的理論和內容,實際的應用和印證在做車的過程裡。之前總覺得熱力/熱流/熱傳有些抽象,不太能領會,做車之後才了解到力學跟車子緊密相連的重要性,上課一定要認真聽課。
車隊夥伴感情最好的時候莫過於熬夜加工做車、有人喊餓就一起去吃飯,這份濃濃的革命情感經歷過一次次的吵架反而更好。雖然做賽車很辛苦,但大家都是為了同一個夢想而埋頭苦幹,希望跑出好成績,若不是懷抱著熱血和喜愛,這個沒有薪水的工作是沒有人想做的。
加入車隊三年多,她曾經歷過前年的台灣賽,臺大賽車隊得到第一名佳績。去年九月的日本賽,她發現日本車隊採取簡單不花俏但穩定的做法,車子造價也不會太高。第五代賽車曲線設計較為複雜在製程上遇到很多瓶頸,無法順利完成。因此,今年決定效法日本,賽車的空力套件將以製程為優先,採取簡單好做又穩定的方法。
去年的日本賽程為期一週,賽場內最後幾天有企業博覽會,車隊隊員們多待一個禮拜參觀Toyota、Yamaha、Suzuki車廠,見識了日本機械產業的興盛,邊看邊覺得滿腔熱血,她想若有機會也想到日本做交換生體驗看看。德國有很多知名的大廠,到德國留學是她最夢寐以求的理想。在元智大學任教的B69吳昌暉學長,他的學生在斯圖加特車隊,曾得到世界冠軍,透過學長的牽線得到許多幫助和啟發。
《代代傳承》
晏瑜坦言每一屆車隊的傳承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感謝系友會一直以來的支持,透過系友會的人物專訪,任職於美國Lucid Motors車廠的歐陽弘彥學長,在校時是鄭榮和老師的太陽能車隊員,得知臺大賽車隊的消息,主動寄信給車隊提供許多建議,並到校參觀賽車隊。車隊因為要做複合材料的車殼,學長居中牽線介紹任職捷安特的張智凱學長(專長領域為碳纖維和複合材料),車隊隊員們都曾讀過張學長的博士論文,紛紛請教學長關於論文中提出的觀點,得到許多啟發和幫助。晏瑜當上隊長接觸了許多業界的學長姐和贊助廠商,發現很多人都看過太陽能車的夢想無限的紀錄片,她很難想像當年的學長姐要克服多大的困難才能取得太陽能板和相關的資源,相對現在的市面上的電池動力廠商已經很多,臺大賽車隊在資源的取得上輕鬆很多,更應該往前衝,努力做出更好的車。
晏瑜先前曾擔任隊員時發覺有很多需要改進和成長的潛力,很想嘗試看看如何做一些改變,於是自願接下這份重任。以前她雖然當過班長、社團副社長,但帶領一個專業的車隊的難度比想像高出更多。她希望能加強車隊的紀律並開始要求大家要準時,時間到就開始開會,以提升開會的效率。
今年開學時,有位電機系碩二的德國交換學生加入車隊,他曾參加過德國一個很傑出的車隊,給車隊很多建議和幫忙,他認為若是連開會時間都抓不準,長期訂定的時程更是沒有參考價值。他也談到加入德國車隊時必須專心一整年做車,等同是休學,而有些德國大學則是以專題的方式讓學生有學分的加入車隊。晏瑜希望日後能成立一個車隊實驗室,跟詹老師合作讓學生以專題方式選修學分。但實驗室需要很多規範,例如空間整理、車子未來的方向都要有一定規畫,她想先打好基礎後再往成立實驗室方向邁進,時程上可能要花一兩年。
以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車隊裡有一些到過美國/英國交換的學生,他們談到賽車隊在很多國家很熱門,雖然會耽誤一些課業時間,但車隊出來的學生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很感謝詹魁元老師給予車隊在技術和資源的鼎力相助,透過邱文祥老師在業界的廣闊人脈獲得很多幫助,之前鴻華車電招募研發團隊,詢問車隊有無做底盤動力相關的學生,有幾位學長因此加入鴻華車電工作,發揮所學專長。
《車隊淬鍊》
經歷車隊一次次的淬鍊,晏瑜宛如一株小苗漸漸成長茁壯。
對生意一竅不通的晏瑜,不像上一屆隊長崔恩傑從小耳濡目染父母做生意的方式,她先是跟著恩傑到贊助商談合作,慢慢的聽和學,終於抓到自己的節奏和訣竅。回想一開始,其實很害怕談到錢,不知如何開口,對廠商畢恭畢敬,卻讓對方感覺很難親近,後來漸漸放膽說話,帶點玩笑用比較直接的方式,對方反而覺得她不會太拘謹或過於正式。她因為是客家人,不會講台語但大概都聽得懂,當她和會講台語的隊員去跟很多傳統廠商用台語談事情,談得比較順利。上任後,不論是客語或台語,她都很努力在多聽、多學。
她坦承,技術長是造整台車的核心人物,做不好研發工作也造不出好車,壓力很大,而她的壓力則是如何拉贊助,因為沒錢就不能造車。她剛上任時很緊張,因為是結構出身,不懂其他領域。雖然敢去問卻不知哪裡有缺失,或是他們沒有顧慮到的點。後來跟技術長開會時,技術長講解了很多面向的重點和問題,讓她鬆了一口氣,很慶幸能有個好夥伴,可以放心的把技術部分交給他,她可以專心的對外溝通。
「我沒美國隊長厲害也沒有很酷的盾牌,但每個隊員都是我的盾牌,讓我更有力量去抵擋險阻。」 晏瑜笑著說。
去年很感謝崔恩傑隊長為了傳承給下一屆車隊比賽的實戰經驗,帶著30多個隊員一起去日本,光是機票、保險、住宿花費很多。目前晏瑜正在努力學日文,希望能夠在比賽期間的溝通上派上用場。她由衷感謝車隊所有隊員辛苦的付出和努力,現在她雖然在一些事情上比較嚴格要求隊員,但相信未來做出來的成果也會好一點,如此才不會辜負師長們的期待。
張晏瑜 簡歷
現任: 臺大賽車隊第七屆隊長
照片說明
1. 張晏瑜獨照
2. 2015赴美讀書時波士頓堆雪人
3. 和媽媽姊姊的家庭合照
4. 兒時和熱愛賽車的舅舅合照
5. 在日本賽賽場拍照牆前跳街舞
6. 第七屆幹部合照
7. 日本賽參賽成員與到場支持的系友會長和詹教授合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