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友介紹】B66 李世瑋
【專業領域】固體/航太/複合材料力學,電子封裝/半導體材料
機械系和吉他社,彷彿像兩束光,照亮李世瑋系友的台大青春歲月。謝承裕老師的材料力學為他鋪設了良好的學術基礎,同時他也經歷了吉他社的興旺期,擔任社長期間與許多傑出的音樂人有了交集。目前他擔任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區)系統樞紐院長,擁有32年豐富的教學和科研經驗,活躍於國際學術界和學會(如IEEE /ASME等),擔任國際知名期刊主編,嘉惠眾多學子。
《台大,那一段閃亮的日子》
台大四年,李世瑋印象最深刻的是謝承裕教授,謝教授是他的直屬導師,導生們曾受邀到謝教授家裡餐敘。謝教授外表斯文、風度翩翩,十足謙謙君子,上課前早已將教材內化於腦中,無須講義就能將材料力學講解得很透徹。李世瑋在這門課的成績表現優異,學習很得心應手,畢業後自然而然朝固體力學的專業路線邁進。念大三大四時,有一些剛回台任教的年輕老師,跟學生很容易打成一片,如:周賢福教授開的熱傳導,范光照教授開的最佳化設計,教材內容都是應用在工作的重要養分。多位資深老師的風範也都讓學生高高仰望,如:蔣君宏教授為人紳士,對學生的製圖要求嚴謹,以及周廣周老師等等。同班同學當中印象深刻的是成績名列前茅的謝成以及沈一羽(因為名字很特別)。前者和李世瑋後來都在普度大學攻讀博士,再次同窗。
除了上課學習,李世瑋的社團生活也多采多姿,大學四年都在吉他社裡揮灑青春,他曾擔任過社長和教彈老師。那時是吉他社的興旺期,社員達四、五百人,前後幾屆吉他社友還有數位在金韻獎取得佳績,這一段美好的校園回憶深深烙印在腦海。3/15機械八十系友回娘家,當天下午有吉他社學長B64唐雲順以及B65翁曉東現場表演,晚上吉他社亦舉辦餐會,四十多年的情誼仍緊繫著彼此。吉他社和機械系B66的同學平常透過Line群組話家常,不論在國內或國外,每年也都會相約見面。
《裕隆汽車工程中心→Virginia Tech.力學碩士→Purdue Univ. 航太博士》
李系友服完兵役後,加入由朱信主任主持的裕隆汽車工程中心,擔任結構測試工程師,參與台灣自行設計的飛羚X-101研發工作。朱信也是台大機械學長,招聘了許多學弟進入工程中心,B66就有五、六位。工作將近三年後,他深感所學專業不足,決定赴美深造。1986年,赴Virginia Tech. 攻讀力學系碩士(主修固體力學),1988年轉Purdue大學航空系攻讀博士,主要研究為航空複合材料力學,一路走來都在固體力學的領域。李世瑋談起唸再興初中/高中時,物理數學念起來得心應手,因此選擇甲組,聯考成績其實可以上分數更高的系,但他只填了機械系,因為對力學特別感興趣。念大學時原本並沒有打算出國念書,在裕隆工作時接觸到許多論文,感覺所學的專業知識不足,因而有了留學的想法。
《32年教職生涯,跨足多元領域》
香港科技大學於1991年成立,李世瑋在1993年加入港科大機械工程學系任教,迄今已32年。最初兩年他延續了先前博士階段的相關研究領域,鑽研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力學行為與應用。但因香港無國防航太工業,他在1995年轉換方向做電子封裝,這個領域也跟材料力學和可靠性息息相關,台灣在這塊產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後來很多人以為李世瑋是電機電子系畢業的,但其實一路上他所受的訓練都是在材料和力學領域,應用場景則在半導體。過去30年李世瑋教授與台灣知名的封裝公司與科研機構(如日月光/工研院等)多有合作,與台灣相關領域的高校(如清大/成大等)也互動頻繁。
「人活到老、學到老,大學肯定不是學習的終點。」李世瑋說。
他跨足多元領域的過程大多是自學,探索電子/化學/半導體材料等領域的專業知識。兩年多前,他從港科大香港校區轉到廣州校區擔任系統樞紐(Systems Hub)院長,他主要教的一門課是“基於模型的系統工程”(Model-based Systems Engineering),這門課雖非機械工程學系的傳統課程,但和交通、航太、及各種製造工程系統息息相關。他在求學階段並沒有上過這門課,但透過後來的自學,已經可以掌握這門課的核心並傳授給學生,同時也鼓勵學生跨足多元領域,因為很多的產業應用都會牽涉到系統工程,未來的領導人才必須跨足多元領域方能取得優勢。
《給予學子的建議和勉勵》
1. 有自我主見、不人云亦云
求取新知需要好奇心和開放的心態,但現今社會信息高度碎片化,很多媒體的標題經常會刻意誤導,讓人望文生義,所以求真務實非常重要。李世瑋談到自己長達32年的學術生涯,經常獲得各種海量信息,但他從不無條件接受任何人說的任何事,對於不合理、有懷疑的事情,他都會主動去求證。李世瑋建議同學們不要盲目相信所謂的“權威”,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見,切勿人云亦云。在現今人工智能爆發的時代,即便是AI也會幻想或編造不存在的“事實”。當上網蒐集資料時,切忌相信某個單一消息來源,最好經過交叉比對來形成自己的意見,不隨便相信或傳播碎片化的新聞,以上都是對受過科學訓練的機械系學子們最基本的要求。
2. 不故步自封在自己的舒適圈
在舒適圈中很容易故步自封而不求進步。不論你在某個領域如何得心應手,都應在若干年後走出這個舒適圈,開拓一個新的“不舒適圈”,人生才會充滿挑戰,有更多新的探索和樂趣。不斷炒冷飯將毫無意義可言,更遑論會有進步。以他在香港科大任職為例,雖然本身是一所位於亞洲的大學,但他從來不認為自己的舞台只受限在亞洲。這些年來他活躍於國際學術學會(如IEEE/ASME等),擔任知名的學術期刊主編和國際學會的會長,不斷拓展視野累積經驗,對國際的了解也比一般人更加深刻。他認為學子們留學後回台灣工作仍可以發展國際影響力,不畫地自限在台灣寶島的舒適圈裡,更不要落入自我感覺良好的窠臼。現今大家都是世界公民,應具備開闊的國際觀,規劃自己在國際的拼圖裡要站在甚麼位置,這也是人生當中必須不斷去追求和了解的課題,願與學弟妹們共勉。
李世瑋 簡歷
學歷: 台大機械學士;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 State University 力學碩士;Purdue University 航太博士
現任: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系統樞紐(Systems Hub)院長;智能製造學域講座教授;微系統異構集成與封裝中心主任
Email: swrlee@gmail.com
﹡照片說明
1.大二在普八教室門口
2.大二吉他社聚會,與齊豫和鄭怡同框
3. 2019攝於香港科技大學,獲IEEE電子封裝傑出貢獻獎
4. 大三擔任吉他社社長時的社刊封面
5. 2024在美國San Jose獲頒ASME Worcester Reed Warner Medal
6. 2024參加戈壁行走
7. 2017參加Rolex Sydney-Hobart 帆船離岸賽






